2024年10月14日下午13:00
道藝合一·禪藝論壇,現場直播。
高雄師範大學禪藝論壇:見護法師闡釋《華嚴經》「心如工畫師」的生命啟示
【法航新聞社報導】2024年10月14日,在高雄師範大學舉辦的禪藝論壇上,見護法師以「
人生如畫,畫如人生:覺林菩薩偈對生命的啟示
」為題,深入淺出地剖析了《華嚴經·覺林菩薩偈》中的智慧,引導大眾從藝術的角度體悟佛法,進而認識生命的真相,開創自在的人生。
開示總綱
見護法師首先引用《華嚴經·覺林菩薩偈》的偈文,揭示了本次講演的主題:
偈文內容:
譬如工畫師,分布諸彩色。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。
大種中無色,色中無大種。亦不離大種,而有色可得。
心中無彩畫,彩畫中無心。然不離於心,有彩畫可得。
彼心恒不住,無量難思議。示現一切色,各各不相知。
譬如工畫師,不能知自心,而由心故畫;諸法性如是。
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。五蘊悉從生,無法而不造。
如心佛亦爾,如佛眾生然。應知佛與心,體性皆無盡。
若人知心行,普造諸世間。是人則見佛,了佛真實性。
心不住於身,身亦不住心。而能作佛事,自在未曾有。
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。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法師以畫家在畫布上作畫為例,說明「人生如畫,畫如人生」的道理。畫家在空白的畫布上,運用各種顏料揮灑創意,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畫作;而我們的人生,也如同畫布一般,由我們的心念來彩繪。
深入剖析「大種」與「心」
法師進一步解釋,偈文中的「大種」,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來理解:
-
|
物質層面:
指的是顏料的根本,也就是構成顏色的原子。原子本身並沒有顏色,但原子聚集後就產生了顏色。
|
-
|
精神層面:
譬喻為我們的心。畫家作畫並非顏料自己跑上去,而是由心念所控制。
|
法師強調,「大種中實無色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,它符合現代科學的認知,也揭示了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的佛法真諦。我們要同時從俗諦和真諦兩個層面來觀察事物,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全貌。
從「心」的角度看世界
見護法師引導大眾從「心」的角度來認識世界。而〈覺林偈〉前四偈就是揭露心的真相。我們的心念時時刻刻都在變動,能產生無量的心,也就能示現無量的現象。如果我們的心是開放且積極的,那麼所見的世界就是美好的;反之,如果我們的心是狹隘且糾結的,那麼所見的世界就充滿了障礙。
法師提醒大眾不要小看自己心念的力量,因為「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」,我們身心所受、所遇到的種種事相,以及我們所發明的種種道理,都是由我們的心所創造的。
體悟眾生、菩薩、如來境界
見護法師接著說明,〈覺林偈〉第五、六、七偈,則分別闡述了眾生、菩薩、如來三種不同的境界:
-
|
眾生:
因為不了解自心的力量,所以人生有高有低,起伏不定。
|
-
|
菩薩:
能夠了達法性本空,進而開創因緣,「能畫諸世間」,以利益眾生為目標。
|
-
|
如來:
則是定慧福德圓滿,成就佛道的境界,達到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別」的境界。
|
之後,〈覺林偈〉第八、九偈,則精簡的說明開悟及菩薩道。法師鼓勵大眾學習菩薩「由空入假觀」的精神,善用自己的心念,創造各種利益眾生的因緣。
開創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
講演的最後,見護法師以第十偈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。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作為總結。他勉勵大眾深知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」的道理,從自身做起,開創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。
面對當前社會的紛紛擾擾,我們更應該以包容的心、精進的態度,上下一心,共同開拓視野,為社會的和諧與發展貢獻力量。如果我們能進一步以無我無人相,普遍實行六度,那麼我們所處的世界就能轉化為清淨的佛國。
本次講演內容豐富,引人深思,讓聽眾對《華嚴經》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體悟,也為大眾在紛擾的社會中找到了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