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
逢甲大學國際論壇:2024年佛法、科學與生命教育
cover
2024年10月16日9:00到17:40
見護師開示:覺悟的人生,覺悟的教育

覺悟人生、教育扎根:見護法師論佛法對現代教育及生命教育之啟示

【法航新聞社.台中訊】「佛法非僅宗教,乃覺悟之教育,能深植人心,引領社會向上。」般若法航.般若禪林方丈釋見護法師,2024年10月16日於逢甲大學「佛法、科學與生命教育」國際論壇發表兩場開示,以「覺悟的教育,覺悟的人生」為題,深入剖析佛法於現代教育及生活之應用,引發與會大眾迴響。

東西方教育之省思

法師首先點出東西方教育之優劣。西方教育長於知識之系統性傳承與科技發展,然易忽略人格教育與道德培養,恐價值觀偏差,導致弱肉強食之國際局勢。反觀東方教育,則重孝悌、倫理,具備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之和平思想。見護法師強調,東西方教育應取長補短,相互借鏡。

佛教:覺悟的教育之現代應用

法師指出,佛教即「覺悟的教育」,透過覺悟生命實相,達涅槃解脫之自在與智慧。然而,佛法於現代社會亦有多重應用面向:

西方教育:

於西方教育中,可藉禪修培養寂靜明照之心;以因果觀審思科技發展對社會之影響;以空觀啟發跳脫框架之思考;以緣起觀鏈結跨領域學術研究;以唯識觀修正心理學研究盲點。
於人格教育中,可藉緣起理解眾生共業,培養同理心;並可透過《百喻經》等故事,強化道德意識,以五戒端正身口意,並以四諦、十二因緣培養理性思維。

生命教育:

透過數息觀、無常觀、經行等,培養靜定;以四念處(觀身、受、心、法)了解自我;並學習以受念處進行情緒管理。
法師提醒,應明辨正信,避免盲目追尋新興宗教或沉迷求神問卜。並可透過四諦、十二因緣,了解命運與改運之關鍵;藉由唯識觀,學習人與物質世界之關聯,分析內在善惡念頭;以五蘊皆空觀,通達生命實相;並以緣起觀、慈悲觀,學習同理心。

實踐佛法,轉化人生

見護法師於第二場專題研討中,以「佛法對生命教育的啟發」為題,更進一步闡述佛法之實踐方法,以提昇個人對生命之認知及體驗。

聞思修:

聞-正確理解知識;思-將知識內化,條理分明;修-實踐,與生活產生連結。

四念處:

觀身如身、觀受如受、觀心如心、觀法如法,次第增進專注力、觀察力、及寧靜的心,以覺察人生真相。

活用《金剛經》:

將經中道理運用於生活,如「善護念」、「不住相布施」。

覺林菩薩偈:

體會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」之理,創造理想人生。

恆常保持覺性:

時時保持覺察,清楚知曉當下所為。

結語

見護法師之開示,不僅闡明佛法之精髓,更提供具體可行之實踐方法,啟迪大眾於紛擾社會中「覺悟人生,教育扎根」,活出自在、圓滿之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