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
板橋舉辦「心念處」禪修研習營,大眾「觀心如心」
cover
【法航新聞社.板橋訊】見護法師於2024年10月25-27日,於板橋龍山文化廣場舉辦的「心念處」一階禪修研習營,已圓滿結束。本次研習營有過百人參加,來自各地的學員於三日中共同學習「四念處」中「心念處」的禪修方法,各各滿載法寶而歸。也讓我們共同感謝,近二十位的義工、四方發心的功德主,共同成就此殊勝因緣。

研習內容與核心理念

本次研習營以「觀心如心」為核心理念,旨在引導學員如實地覺察自身的心念。研習內容涵蓋:
1. 觀心定散:
- 學習覺察心是處於安定還是散亂的狀態。
- 安定:外住、續住、內住、安住。
- 散亂:區分為昏沉或掉舉,並探討與三毒(貪、嗔、癡)的關聯。
2. 觀三毒:
- 了解身、受、心的連貫性,以及三毒在**身(粗)、受(中)、心(細)**的不同層次。
- 認識三毒作為知見和思維模式的表現。
3. 知心浮沉、高下、緊鬆、大小:
- 學習辨識心的各種狀態,並了解如何調整。
4. 觀心無常:
- 體會心念的剎那生滅,學習活在當下,並從中獲得自在解脫。
- 理解沒有永恆的「我」,每個念頭都是當下的。
- 認識到執著於念頭是束縛,不執著才是自由。

禪修研習方式

本次研習營融合了多種禪修方式,包含:
1. 靜坐:
- 透過靜坐練習,覺察和安定自身的心念。
- 以「全身覺照」練習內住、續住、安住,以及「知定」「知散」。
- 練習正念流注,旁觀而不參與,保持心無分別。
2. 思惟修:
- 透過思維佛法道理,或反觀自身的煩惱,來轉化知見。
- 從日常生活中別相的煩惱,解析是從哪個見惑產生的。
- 將邪見轉為正見,並以八正道作為實踐方向。
3. 心流全憶:
- 練習在靜坐後,全盤回其中產生的所有念頭,以訓練覺照力。
4. 分組討論、即時問答:
- 每天有充分的時段,在分組討論中彼此學習、借鏡,在與師父的問答中對禪修的細節及困惑得以即時釐清。

分組討論、問答與心得分享

研習營期間,學員們分組討論禪修的疑問與心得,並於問答環節向見護法師請益。

學員提問與法師開示摘錄

1. 全身覺照與全身掃描的差異:
- 全身覺照是直接體驗全身各部位的感受,沒有掃描的動作。
- 全身掃描則是以意識引導,依序覺知身體各部位。
2. 如何對治心念浮動:
- 當心浮動時,可透過誦經、持咒、念佛等方式,將心安定下來,再回到原本的禪修方法。
- 當心沉沒時,可張開眼睛,或背誦經典,以提振精神。
3. 如何將佛法運用於領導:
- 領導者應體會下屬的需求,給予其需要的輔助。
- 同時,下屬也應適時向上級反映問題,以促進組織的長遠發展。
4. 如何看待禪修時心中出現的背景音樂:
- 過去印象深刻的事情,會在因緣具足時浮現。
- 此時,應專注於當下的禪修方法,不理會背景音樂,將其視為培養專注力的考驗。

學員心得分享

這次「心念處」禪修研習營中,學員們透過見護法師的引導,深入學習「觀心如心」的禪修方法,並學會將佛法智慧融入日常生活。研習內容涵蓋觀心定散、觀三毒、觀心無常等核心主題,幫助學員覺察心念的變化,並學習如何放下執著、安住當下。透過靜坐、思維修、問答、彼此討論等多種方式,學員們不僅提升了覺照力,也體會到佛法在面對困境時的實際應用價值。
學員們在心得分享中,紛紛表達了對佛法較深刻的體悟與感恩之情。例如,有學員分享:「聽了師父講『觀心無常』後,回到家立刻發揮了它的實際作用。因為心是無常的,所以我們才有改變的可能。」另一位學員提到:「過去執著於一定要雙盤才能禪修,但這次研習營讓我放下這個執著,即使坐在椅子上,也能夠進入狀況,並體會到殊勝之處。」
此外,學員們也分享了佛法在處理職場壓力與人際衝突中的實用性。有學員提到:「在面對老闆的無理要求時,運用所學的佛法跳脫出來看問題,發現自己的反應完全不同了。」更有學員發願:「從今天開始到走的那一刻,都要隨時安住在『知』上面。」
有學員分享,透過這次禪修,體會到出世間法與入世間法的結合,並發願照顧社會大眾。有人表示,過去在其他道場只注重教理和勞動,無法真正解惑,而這次研習營讓他們受益良多。也有學員體會到,應從日常生活中的別相入手,解析煩惱的根源,並以正見轉化。
這些分享不僅展現了禪修對個人生活的積極影響,也體現了佛法在現代社會中的實用性與生命力。研習營不僅是一次心靈的洗禮,更為學員們提供了面對人生挑戰的智慧與力量,讓他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