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甲大學佛學講座:見護法師開示「悟空」之道,探尋內在的「如意金箍棒」
【法航新聞社報導】2024年10月21日,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佛學社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佛學講座,由見護法師主講「
你悟空了嗎?— 真能降龍伏虎的如意金箍棒
」。講座由鄭寶村教授引言,見護法師以熱門遊戲「黑神話:悟空」為引子,深入剖析《西遊記》的智慧,引導聽眾反思如何在人生道路上「降龍伏虎」,獲得真正的自在。
「黑神話:悟空」爆紅現象
見護法師首先從「黑神話:悟空」這款遊戲的爆紅現象談起。他指出,這款遊戲不僅在娛樂界獲得巨大成功,更成為一種文化輸出,吸引許多外國人對《西遊記》產生濃厚興趣,進而想去了解孫悟空、唐三藏等角色,進而對中國的寺院、神話、佛教、旅遊產生興趣。見護法師提到,遊戲製作團隊對細節的考究,以及遊戲中融入的心經、靜坐等佛教元素,都是其成功的原因。
製作人馮驥所強調的「專注,近乎幸福;認真,便是救贖」,更體現了對品質的堅持。遊戲以尋回孫悟空的六個「根器」為主軸,實際上也呼應了佛法中降伏「六根」的修行。
西遊團隊的寓意:一條修行之路
見護法師進一步闡釋《西遊記》中唐三藏師徒四人的象徵意義,將西天取經之路視為一條修行之路:
-
|
孫悟空
代表容易發脾氣的「嗔」。
|
-
|
豬八戒
代表貪戀美色、錢財、舒適的「貪」。
|
-
|
沙悟淨
代表沒有主見、愚昧的「癡」。
|
-
|
唐三藏
則代表著「慢、疑」,身為領導者卻常常不明是非。
|
見護法師並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:為何佛祖不直接將經書送到東土,而要唐三藏歷經千辛萬苦去「取經」?他強調,修行要靠自己,必須親身經歷種種考驗,才能真正進化身心,開啟智慧。
三打白骨精:反思團隊的內部矛盾
見護法師以「三打白骨精」的故事為例,剖析西遊團隊的內部矛盾與應變能力。西遊四人團隊,其實反應了現在的眾生相:唐三藏耳根子軟、識人不明;豬八戒挑撥離間的行為,導致團隊最有能力的人被排除;沙悟淨明知是非而不敢出聲,仗義直言。並引導大家思考:
-
|
在團隊中遇到「豬隊友」時,該如何應對?
|
-
|
只是一味地將其踢出團隊就能解決問題嗎?
|
-
|
為何有能力者會被擠壓?
|
這故事反映了社會上組織內部經常上演的悲劇,有努力做事卻被責怪的人,有挑撥離間不做事專八掛的「豬隊友」,也有不明辨是非的領導者。見護法師請大家反思:從佛法來看,如何解決這些現實中都存在的問題?並提示:先從反省自己開始。
「悟空」才能「如意」:找到人生的金箍棒
孫悟空的優點:
專精好學、武功強大、忠誠護主、直爽不屈、精進不懈、必求解決問題、不掩己短、心思敏銳。
孫悟空的缺點:
嗔、慢、好強鬥勝、居功得意、直言衝撞、不留情面、EQ不夠。
見護法師並解釋「如意金箍棒」的象徵意義:
-
|
如意:
隨心想而變化,善巧方便。
|
-
|
金箍:
無堅不摧。
|
-
|
棒:
處理問題的手段。
|
見護法師指出:金箍棒代表自己所擁有強大的能力,而緊箍咒代表「戒律」的約束,二者配合則無往不利。
見護法師進而說明,「悟空」才是人生逢凶化吉的關鍵。唯有破除「我見」,才能真正認識自己,發揮潛能,降伏內心的「龍」(內亂)與外在的「虎」(外敵)。這時緊箍咒則不需要了,是真正擁有「如意金箍棒」。
結語:人人皆有如意金箍棒
見護法師勉勵大眾,每個人都具備解決問題的智慧與能力,也就是擁有一根「如意金箍棒」。關鍵在於「悟到空性」,從空性中生出無量妙用,隨順因緣,利益眾生。透過不斷地修行與學習,我們都能在人生道路上降龍伏虎,最終獲得自在。
這場講座以《西遊記》為媒介,深入探討了修行與人生的智慧,為聽眾提供了深刻的啟發與反思。